五哀诗·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海高公
宋·王禹偁
文自咸通后,流散不复雅。
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
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
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
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
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
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
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
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
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
宋·王禹偁
文自咸通后,流散不复雅。
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
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
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
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
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
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
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
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
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
自从咸通年间以后,文学的风气开始流散,不再保持原有的雅致。
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五代时期,那时很多作品都偏向艳丽浮华。
高公在朝中身居高位,他的作品开始引领了这种风气,诱惑了许多学者。
自此之后,文风变得丰富起来,但既不狂放也不粗野。
然而,遗憾的是高公因为急躁冒进而犯了错误,触怒了君主,被贬出了朝廷。
当我们的君主登上皇位后,他的恩泽如同雨水般广泛洒落。
高公被贬到了均阳和淮阳等地,迁移频繁,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最终,他没能再次被召回朝廷,只能在文明的治理下虚度时光。
他该如何找到重新振作的道路呢?带着遗憾和志向,他走入了长夜。
有人认为对他的责罚太重了,最终他只能在郡司马的位置上度过余生。
如果发现错误,点击“反馈”留言指正,我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