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如僧舍,翛然萬慮清。
等閑無客到,容易有苔生。
一載涪江上,轉添山野情。
手携僧共出,筆放吏歸耕。
梓潼江口涪江上,深僻還如樗杜村。
獨坐翠光噴釣艇,萬家寒影落吟軒。
一萬餘家留戀意,二三十里管絃聲。
惠加潼水流難盡,鞭指金門望轉清。
靈蹤遺幾載,卓錫在高岑。
妙法歸何地,清泉流至今。
百越迴轅度翠微,全家還憩白雲扉。
白雲知我帝鄉去,旋拂征鞍也要歸。
桐枝手植有桐孫,二紀重來愧此身。
三匹衣魚聯貴仕,十洲軒冕接清塵。
乞靈曾爇一爐烟,言下霶沱救旱田。
今日解龜留數字,要教來者更恭虔。
八十光陰有二年,烟蘿門戶喜開關。
近來無奈山內相,頻寄書來許綴班。
赭案當年並命時,蒹葭衰颯倚瓊枝。
皇恩乞與桑榆老,鴻自高冥鳳在池。
金谷花時醉幾場,舊游無日不思量。
誰知萬水千山裏,枉被人言過洛陽。
身爲冠冕留,心是雲泉客。
每到雲泉中,便擬忘歸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