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哀詩·故尚書虞部員外郎知制誥貶萊州司馬渤海高公
宋·王禹偁
文自鹹通後,流散不復雅。
因仍歷五代,秉筆多豔冶。
高公在紫微,濫觴誘學者。
自此遂彬彬,不蕩亦不野。
惜哉傷躁進,忤旨出閣下。
吾君登大寶,兌澤連霶灑。
均陽又淮陽,移徙曾不暇。
遂無牽覆命,虛偶文明化。
何路得自新,齎志入長夜。
人謂責太深,終於郡司馬。
宋·王禹偁
文自鹹通後,流散不復雅。
因仍歷五代,秉筆多豔冶。
高公在紫微,濫觴誘學者。
自此遂彬彬,不蕩亦不野。
惜哉傷躁進,忤旨出閣下。
吾君登大寶,兌澤連霶灑。
均陽又淮陽,移徙曾不暇。
遂無牽覆命,虛偶文明化。
何路得自新,齎志入長夜。
人謂責太深,終於郡司馬。
自從鹹通年間以後,文學的風氣開始流散,不再保持原有的雅緻。
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五代時期,那時很多作品都偏向豔麗浮華。
高公在朝中身居高位,他的作品開始引領了這種風氣,誘惑了許多學者。
自此之後,文風變得豐富起來,但既不狂放也不粗野。
然而,遺憾的是高公因為急躁冒進而犯了錯誤,觸怒了君主,被貶出了朝廷。
當我們的君主登上皇位後,他的恩澤如同雨水般廣泛灑落。
高公被貶到了均陽和淮陽等地,遷移頻繁,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最終,他沒能再次被召回朝廷,只能在文明的治理下虛度時光。
他該如何找到重新振作的道路呢?帶著遺憾和志向,他走入了長夜。
有人認為對他的責罰太重了,最終他只能在郡司馬的位置上度過餘生。
如果發現錯誤,點擊“反饋”留言指正,我會儘快處理。